GMAT 700分-赵同学高分备考分享9
发表时间:2023-12-20 15:13 写在前面: 虽然700分也不算彻底上岸,但是自己还是很开心在杀G的路上付出的努力收到了一些回报,也证明了这些努力至少是在正确的方向上的。因此,也想把一些在复习过程中自己感觉非常重要的节点分享一下, 抛个砖,引个玉。如果你还在努力的冲击700+,希望下面的文字可以带给你更多的方法和自信走下去~ (1)黄老师点评仙人指路 6月底考完一次成绩不是很理想,距离预期有一些差距,于是立刻找kevan老师买了ESR给黄老师分析,看看暴露了哪些问题。当次考试的分项成绩如下:数学一直都稳定在50,重灾区还是在verbal——CR 8%, RC 96%, SC 58% 说实话,这次考试我的临场体验极佳,每个题型的文本输入阶段自我感觉良好. 如此强烈的反差,一定说明了一些问题: 比如自己输入的文本角度不是做CR题正确的切入角度,再比如自己相中的正确选项基本上全掉进了老头设计的坑内。到了这种马已经还掉进悬崖还全然不知的地步,也反映了复习过程中没能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案。 虽然知道是CR出问题了,但是要是没有黄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也不会在备战中及时调整方向并坚持下去。所以考完了一定要调出来ESR请黄老师帮忙分析一下要害所在。此外,明确复习路径并坚持下去的另一个附带福利就是在上考场前和考试时心态会非常平静,不会焦虑——因为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已经针对性的补强了自己弱点,想必会有提升。达到了内心的和解和淡然,在考场上发挥出来就是水到渠成了。 这一点,我也认为是黄老师弟子的比其他机构学生更幸运的一点,能够得到对症下药的秘方,再加上全方位的视频课程和题库足量题目的加持,保持复习的道路正确和过程高效。按部就班的走,根本不需要像”碰运气”一样去参加考试。
(2) Verbal 的备考策略 跟随黄老师体系,同学普遍都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体系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仿佛进入了极乐世界。但是正如黄老师反复提到的一个事实就是: 课上听的很好,但是,一做题就回到以前的老路了。也就是说一个学习者从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体系到高质量执行出来中间可能还差了90%的黄老师,而解决中间gap是作为学习者应该努力的方向,解决的程度高低决定了能否获得高分。 回顾自己的复习过程,有两个突破的点在解决上面gap中我觉得是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将体系中对于指令的理解逐渐内化成自己一套丝滑流畅的规定动作 与做对中低级考试的部分题型——只需要记住知识点(eg. 古诗词默写等) 即可以做对题不同,GMAT考试需要一种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按照题目导向处理好文本,按照题目规定输出正确选项的综合能力。所以把GMAT题做对,其实需要的是一套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指令集,一套通过反复试验,反复调整后帮你排列好顺序,做好取舍且操作性强的指令集。黄老师教的指令集,就是一套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方法论,也可以叫体系。 那么几个关键节点就出现了: · 首先是接受体系的效果。断章取义,自己yy, 如果连指令都接受不好,后面的操作环节的结果可想而知。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方法是,在看课的时候保持专注,把手机,零食等干扰信息放在视野范围之外,确保自己是集中注意力的;另外在一段时间后可以重温体系内枢纽课程,比如生死369,cr标签等课,重新温故而知新,提高自己所知所行的level.我这次备战虽然紧跟考试之后,但还是重新看了生死36系列和cr 的标签。听完后发现自己之前还是存在好多雷,认知也有了新的提升,这对于再战帮助很大。 · 其次是执行体系的质量。题做着做着方法论就走样了,甚至回归自己原生态的做题习惯这些都很常见。当然了,有时候自以为执行的没问题了但其实千疮百孔的情况我也发生过。黄老师几次骂的我狗血喷头让我认请了现实及时止损。另外推背图真的就太救命了。从输入到输出,几乎指出了所有导致执行走样的可能,静下心来找到原因,去分析去一道一道题掰回正轨,这种挣扎过程对于像我这种经常随机漫游的人来说提高最快。 还有一环带着目的去做题。什么算主动做题呢? 就是去解决自己薄弱环节的目的,去刻意练习。我这次复习做题也加强了做题的针对性。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去做题是为了把体系比较基础的环节跑的丝滑一点,比如拦截线1-2以及场景考点很明显的LP,主谓一致等。遇到了难一点的题允许自己错,但是要大幅提升自己基础环节的准确度和熟练度。上次考试发现基本可以保证基础环节“无脑化”,但是在拦四拦五比较细腻的分析还很粗糙,在情景关联到考点的熟练度以及怎么决策上还有很大提高空间。这时候练习的重心就转移到了通过题目去见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决策点。当然,这时候体系依旧要保持稳固。自己有段时间重心过度后倾,导致一上来就下意识地进入句意了。后来用2个小时把教材推背例题重新跑了遍,把自己拉回正轨了。每个人需要提高的方向不尽相同,但是练习时切忌忘掉初心,随机漫游。此类无目的的练习甚至会起到副作用(8%的CR为鉴) · 充分挖掘黄老师课程杠杆效应最大课程去提升。这一点很好理解嘛,对症下药。前面提到,我对于动词考点和微观中平行指代修饰的处理还比较僵硬,所以这次复习很大的功夫下在了学习SC进阶课程的动词和微观部分了。机械的听课效果不会很好,结合黄老师的系统刷题,课程和练习相辅相成效率最大化。但这个时候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过分脱离主线,这部分的目的就是提升情景迅速反应出考点和常规高频考点怎么决策,所以通过练习把熟练度提升,并且掌握主流决策技巧即可,遇到很古怪的题以及超出自己认知的文化点还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钻牛角尖边际效应就太低了。此外,题做多了,老头爱玩的小甜点也会相遇好几次( 比如attempt + to, 比如how likely it is..是错的),自然而然就可以积累到,所以在主线上复习去积累小点已经足够啦。 自己CR从8%到65%的过程中,用到的一年鸡精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复习的时候,每天100道,看了两遍。看的目的主要是熟悉正确选项的套路。这个套路绝不是狭义上的”要记住正确选项是什么考试我要想起来”,而是知道这个选项和原文的定义域怎么发生关系的,是属于10个套路中的哪个。我觉得看鸡精还有个小外挂——虽然很多鸡精言语不是很严谨,但我也用这个去练习了判断时PG/因果/果因,以及对应文本的要素。重复了800+次的练习,这个过程就相当于狗主把结论句or goal放在这,然后给你正确选项,相当于迷你版的“跑生死60+比对定义域”。等再刷系统的时候,拿着定义域去量选项时,就更能 “扯住风筝线”,可快速反应出是套路几,那种偏离定义域的错误也很少犯了,考试时准确率自然就提升了。 (3) 考场真体验 有两点还是有提升的空间,一个是SC的难度,一个是雷达迅速切换的能力。 第一组题目正确率很高以后,进入的第二组题目之后那个SC让我很难受,难受的点在于有些选项的结构让断句很困难,当天有3道题真的需要借助句意才能把句子断对,并且在拦截线1-3没有问题。我在一些SC上花的时间有点长,导致后面10道题时间很仓促,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如果想要冲击高分还是要有需要迅速断对句子,并且切入考点的能力。但正如黄老师所讲,熟练手并不是跳过了某些步骤,而是非常快速且准确的把基操执行完。如果基操的熟练度无法保证,在考场上迫于压力很容易体系变形走样,成绩就很难有保证。如果在考场上碰到超过自己能力的题,在排除掉一些选项之后还是要果断一点,切勿恋战压榨后面的答题时间。 Verbal 三个不同的场景需要用到不同的读文本的角度,如果拿读阅读的方式去输入句改,多半是无用功。因为考试完全乱序,场景迅速切换很重要,这次考试在这一点上其实还有待提高,做完阅读再做句改,一瞬间还是切换不到切块定性的角度。这一点也很重要,平时练习可能都是逐个场景各个爆破,考试时可没有时间转换。 简单回顾了从考完总结、到再次复习、再到临场考试的一些节点,也是我真实的备考过程。本人没有很优秀,也有很多提高空间,希望自己一些真实的感受可以有幸帮到更多黄老师弟子斩获高分~ 声明:此篇为我的网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testace.cn/sys-nd/200.html
|